“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满江红》朗朗上口,激起了我们的家国情怀,让我们胸口充满无限愤懑又意难舒,感慨岳飞的忠心,又痛骂当权者的昏聩。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因忠心而彪炳史册,后来被追赠太师、鄂王。岳飞最出名的莫过于后背“精忠报国”的刺字,这是岳母对其嘱托,也是他拳拳报国之心的忠实写照。
关于岳母刺字,《宋史》上有明确记载:“飞坦而示之背,背有旧涅精忠报国四大字”,这是元代编撰的正史,被广泛认可。后代小说对这一情节进行了多种演绎,事件有血有肉、丰富多彩、人物鲜活。其中,最有代表的莫过于清代评书《说岳全传》,钱彩编写这个故事时,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饱满,很有穿透力,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岳母刺字的精彩故事。
话说岳飞,在担起了抗金重任后,遭受奸佞的谗言构陷,被皇帝12道金牌召回,最后在风波亭被害,命运不济、结局悲惨。
当然,史书强调了秦桧的二心的同时,总在美化当权者的眉眼,对皇权的昏庸含糊其辞。
权臣心术不正、皇帝昏庸无道,而岳飞却一条道走到底——忠君报国。
有人认为,他迂腐不堪,情商低下,不懂潜规则,属于痴人一个。
评价历史人物,离不开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历史上的岳飞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真的情商低下?
我们有必要顺着历史线索追溯回去,看看岳飞的四种态度就明白了。
一个人怎么样,我们先看看他的交际圈子怎么样。
秦桧构陷岳飞时,罗列了诸多罪名,其中有“顷岳飞进兵陈、蔡之间,乃密通书于士”。士是一个历史人物,他是宋朝的宗亲,封号齐安君王,正统贵族出身。赵士是皇帝赵构的叔叔,曾经救过赵构的性命,其地位不言而喻。在岳飞遭到陷害时,他说“臣以百口保飞无他”。假如没有对岳飞的认可,皇叔赵士能鼎力相助吗?
赵构的肱骨之臣赵鼎是当朝宰相,地位很高,他与岳飞“书辞最勤”,交流形势,书信频繁,沟通良好。由此可见,岳飞并不是一个不闻箴言的独行侠,而是心系江山、谋事为国的明白人。
一个人怎么样,我们还有必要看看他的对手。
古来战者气必盛,盛久必骄,岳飞征战多年,战功不俗,当然手下败将一抓一大把。对待失败者的态度往往最能显示一个人的格局气度。黄佐给岳飞投降,由于岳飞的斡旋,最后“黄佐感泣,誓以死报”。张用投降后,因为岳飞的安抚,张用最后发出“果吾父也”的感叹。赶尽杀绝,不是一个纯粹的胜利者。岳飞做人如此,让人钦佩。
一个人怎么样,我们要看他如何对待自己的下属。
岳飞行军时赏罚分明,军纪严明。对待他的下属张宪,不断提醒要“累主上保民之仁”,成全了张宪的好名声,避免落个嗜好杀戮的恶名。
一个人怎么样,更要看他如何对待自己的上司。
毫无疑问,媚上欺下的人基本上属于人渣。在处理与皇帝关系上,岳飞关于立储之事坚持自己的做法。作为普通臣子,对皇家皇帝选择接班人这件事,嘴闭得跟屁股一样紧,尤其是在政权动荡的关键时刻。他曾经提出接回被掳皇帝宋钦宗赵桓,触碰到了赵构的痛点。但在1136年之后,岳飞不再提这件事,始终守口如瓶,并在奏章中表忠心。
对待立储的态度,最能反映君君臣臣思想。我们不妨从侧面看一下明代学者朱熹的评价,朱熹可是封建礼教十足的卫道士,但是他对岳飞确赞赏有加。“如飞武人,能虑及此,亦有见识。”意思是,像岳飞这样的武夫,他能考虑到这么一层次,也是相当的有见识。活在礼教堆里食古不化的朱老夫子对岳飞都这么夸赞,可见,岳飞还是比较符合当时的价值观的,这足见他情商之高。
仅仅凭借岳飞被皇帝十二道金牌才召回,就给岳飞下一个才高智低的结论。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相信岳飞不是一个情商低下的人物。职场如疆场,他离不开那个时代的环境,还有避之不及的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