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家(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教育学家?他们都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网友提问最佳回答:

大家好,最近很多小伙伴想了解教育学家的相关信息,给大家科普专门整理了与教育学家相关的一些内容,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教育学家(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教育学家?他们都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有哪些教育学家

1、陶行知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2、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3、陈鹤琴

陈鹤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省上虞县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教务主任。

4、叶澜

叶澜,中国著名教育家,女,祖籍福建南安,1941年12月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并留校工作至今,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

5、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行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蔡元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鹤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圣陶

世界上有哪些古代和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分类: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解析:

世界著名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

赞可夫

赞可夫(Л·В·Ванков,1901—1977)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年轻时代,赞可夫在乡村担任过小学教师、儿童教养员。莫斯科大学毕业以后,从事过缺陷儿童学习特点和心理学的研究。从1950年开始,他专门从事普通教育的研究。在许多方面卓有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教学论研究上。他认为苏联传统的凯洛夫教学理论,只是放在如何使儿童掌握现成的知识及概念上,主要特点是学校至上,课堂教学至上,传授知识至上,忽视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即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想象、逻辑、记忆等能力的发展。因此,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进行彻底改革,要建立新的教学理论体系。赞可夫通过实验证明,传统教学法使低年级(他的实验在低年级进行)学生在发展上取得的效果是很差的,而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要比传统教学捍卫者们想象的要高得多,换句话说,小学生的学习潜力没有发挥出来。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认为一般发展,“是指儿童个性的发展,它的所有方面的发展。一般发展也和全面发展一样,是跟平均的、片面的发展相对立的。”一般发展既不等同于“全面发展”,也不取代“全面发展”。前者指问题的心理方面,后者指社会方面。赞可夫通过自己的实验研究,总结出教学实验的原则。这些原则是:(一)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二)以高速度进行教育的原则;(三)理论知识重要作用的原则;(四)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五)使班上所有的学生(包括最差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赞可夫重视教育实验,认为教育实验是揭示“教学与发展”客观规律的基本研究方法。赞可夫的教学理论对苏联教育有过深远的影响,他的《教学论与生活》和《和教师的谈话》等书,被誉为“广大苏联教师的必读书”。赞可夫的主要著作有:《论小学教学》、《和教师的谈话》、《教学与发展》、《论教学的教学论原理》、《小学教学新体系的实验》、《我们的意见分歧》、《小学教学的实验体系》。他的一些著作曾被广泛地介绍到美国、日本、中国等国。

凯洛夫

伊·安 ·凯洛夫(N.A.Kaiipob,1893-1978),原苏联著名教育家,四、五十年代苏维埃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主编的《教育学》一书曾对我国产生过很大影响。1983凯洛夫出生在俄罗期联邦梁赞州一个教师家庭。 1917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数理系自然专业。凯洛夫基本上是在苏维埃社会成长起来的教育家,对待教育方面的许多问题,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论证、并大量吸收了人类教育史上的丰富遗产,实事求是地总结了二、三十年代原苏联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出版的《教育学》,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次试图用马列主义观点,阐述社会主义教育学理论的专著。该书出版后,被指定为原苏联高等师范院校的教科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对中国、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事业,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凯洛夫的教育理论代表着原苏联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反映了三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后期这一历史时期原苏联教育理论的水平和特点。应当指是,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在当时基本是适应原苏联教育发展的需求的。但是,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他的一些观点就显得陈旧落后。如对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研究不够,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重视不够,提倡教育的“大面积丰收”,却把因材施教,培养“尖子”斥之为资产阶级的天才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借鉴时需要严格区分的。总之,凯洛夫的教育思想与前人比较,较全面完整、系统是他的突出特色。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代表)

巴班斯基(Юрий Констинович Бабанский,1927—1987),是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1927年1月7日巴班斯基诞生于罗斯托夫一个农民家庭。卫国战争期间他在一所国营农场工作。战后进顿河罗斯托夫师范学院物理数学系。1949年毕业后在中学当物理教师,其间在职进修并获得教育科学副博士学位。后来调往罗斯托夫师范学院任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副院长、党委书记。1971年他成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73年获教育科学博士学位,1974年被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1975年他调任该科学院附属的高级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并以院士秘书身份主持该科学院教育学理论和历史科研部的工作。1979年他担任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直至1987年8月9日因心脏病突发猝然去世。他生前还兼任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中央理事会会长、全苏“知识”协会附属心理学和教育学传播委员会主席、苏联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教育科学评议会主席。巴班斯基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一生发表的著作约有三百多部(篇),代表作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以上著作都有中译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等等。巴班斯基去世后,苏联教育科学院编纂出版了《巴班斯基教育文选》,以纪念这位为教育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

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1592——1670)是捷克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二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从适应自然秩序的原理和感觉论出发,提出了直观性、彻底性、自觉积极性、系统性、循序渐进和量力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编写丁多种教科书。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

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法)

布卢姆(B·S·BLOOM,1913~)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现任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布卢姆整个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掌握学习"理论。本世纪70年代初,布卢姆针对美国现行教育制度只注意培养少数尖子学生而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弊端认为,当今教育不能再满足于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充分学会学校所教的东西;也不应有这样的心理定势:1/3的学生能完全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另1/3的学生成绩一般,再1/3的学生可以不及格。布卢姆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办法在于改变我们对学习者及其学习的看法,实施"掌握学习"教学。所谓"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布鲁纳(发现法)

布鲁纳(Jerome Seymorr,Bruner1915-)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是结构主义 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15年10月1日,他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72-1978年,布鲁纳任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学教授。1978年退休回国。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教育过程》(1960)、《论认知》、《教学论探讨》(1966)、《教育适合性》等。在教学方法上,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布鲁纳强调说,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人类学习中似乎有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像发现一样,是尽力探索情境的机会。”他还强调说:“如果我们要展望对学校来说什么是特别重要的问题,我们就得问怎样训练几代儿童去发现问题,去寻找问题。”

杜威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教育学家(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教育学家?他们都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教育学家?他们都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这个问题有点宽泛,中国五千年文化史,出国的教育家有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下面选取一些又代表性的来说一说:

01:孔子

说起教育家,就不得不谈谈我们的万世师表——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主要的教育思想有:1、有教无类: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2、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3、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4、勤于思考:只有勤学善问,才能得到知识。5、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

02:朱熹

南宋的朱熹是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热心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授徒讲学,无论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朱熹把一个人的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并提出了两者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朱熹认为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其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鉴于小学儿童“智识未开”,思维能力薄弱,因此他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学其事”,主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

03:王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阳明心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阳明心学不是唯心之学,也不仅仅是心理之学,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既强调道法自然,又主张天人合一,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一系列哲学思想之集大成,通过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核心概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和内圣与外王的统一。站在今天新的历史方位上,传承发扬阳明心学,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

04:陶行知

陶行知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当然,我国的教育家非常多,这里只不过是选取了古代和现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人物,还有一些没有说到的,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指出。

著名的学前教育学家有哪些?

1、扬·阿姆斯·夸美纽斯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生于1592年,死于1670年,是一位以捷克语为母语的摩拉维亚族人,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

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其中,《世界图解》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带有插图的儿童教育读物。他是最早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相关的学年制、学日制、考查、考试制度的人。

2、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又译佩斯塔洛奇。18世纪末、19世纪初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1746年1月12日生于苏黎世。佩斯泰洛奇的主要思想著作《林哈德和葛笃德》又名为《贤伉俪》本书提出的重要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尖锐批评具有等级性的国民教育制度。

(2)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它要求教育者对于儿童所产生的影响必须跟儿童的本性一致。

(3)创立要素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必须从一些最简单的因素开始,逐渐转到复杂的因素。

(4)关于教学。裴斯泰洛齐从总的教育目的出发,把智育和德育、体育、劳动教育密切结合,提出教育性教学的观点,指出学校的教学必须成为教育的手段,并以最严格的心理学的艺术来要求,以达到"朴实、一贯、和谐的最高境地"。(教育心理学化)

(5)教育与手工业、农业生产相结合。

3、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理的教育家。

维果斯基维果斯基(1896-1934)亦有翻译为维果茨基,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

维果斯基的儿童发展观点,设社会互动和孩子参与真实的文化活动,均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的心智能力也因需要沟通而被唤起。

另外,维果斯基在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为此,就要确定儿童的发展水平。

4、约翰·洛克

约翰·洛克(1632.8.29(壬申年)~1704.10.28),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同时也是第一个全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的人,在哲学以及政治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他所著的《教育漫话》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详细论述。

它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巨大作用,强调在体魄与德行方面进行刻苦锻炼。这些思想对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特别是对18世纪的法国教育家影响很深。

全书的主题是论述“绅士教育”,即论述刚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子弟的教育洛克认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

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他的教育思想还包括“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5、让·皮亚杰

让·皮亚杰(生于1896年8月9日,逝于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1)感知运算阶段(感觉-动作期,0-2岁)。

(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思维期,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思维期,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思维期,从11岁开始一直发展)。

他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皮亚杰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最早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

儿童一出生就以多种无条件反射反应外界的刺激,发出自己需求的信号,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

随之而发展起来的各种活动与心理操作,都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着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中介作用。

他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要素进行了分析,将之归纳为四个基本因素:成熟、实际经验、社会环境的作用和平衡化。前三者是发展的三个经典性因素,而第四个条件才是真正的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扬·阿姆斯·夸美纽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裴斯泰洛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约翰·洛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让·皮亚杰

以上教育学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获赞数:468

收藏数:47

回答时间:2024-03-06 0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