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秉性各异,太宗李世民的14个儿子贤愚分明,有的名垂青史,有的身败名裂,有的惨遭武则天杀戮,还有的身世不明,留下历史谜团。我们分类介绍,借此一窥大唐皇室的风起云涌。
第一类:历史过客之四王
本着精彩的放在后面的原则,先介绍最不起眼的四位王爷。
1.楚王李宽(619—?)
李宽是李世民的次子,与长子李承乾,三子李恪同年出生,生母不详,他出生后就被过继给了李世民的弟弟李智云为子。
李智云即李渊的第五子,李世民的弟弟,14岁时被隋军杀害。不过李宽也命薄,在李世民登基前就早逝了。
2.江王李嚣(?—632)
李嚣是李世民的第11子,生母燕德妃,贞观六年早夭,时年不超过4岁。燕德妃出身北燕慕容皇族,她在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和两位贵妃。其母杨氏,与武则天的生母是堂姐妹。
3.代王李简(?—631)
李简是李世民的第12子,生母不详,贞观五年受封,当年早夭。
4.赵王李福(634—670)
李福是李世民的第13子,生母杨贵妃,被过继给隐太子李建成为子。李福活了36岁,一生中规中矩,也可以说默默无闻。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李世民的嫔妃中至少有四位杨氏,分别是杨贵妃、杨妃、杨婕妤和巢王妃杨氏。杨贵妃地位虽高,但身世却不明。
第二类:身败名裂之四王
作为皇室子弟,天生富贵的他们往往无法抑制欲望,所以历来不缺自蹈死路的人。
1.齐王李祐(?—643年)
李祐是李世民的第5子,生母阴妃,他是李世民的儿子中,唯一一个被废为庶人的儿子。
其实李祐并不算太坏李世民是谁的儿子,之所以滑向谋反的深渊,责任不全在他。按史书记载,李祐就一个缺点——喜欢田猎。其实李家父子都喜欢打猎,实在算不上缺点,他远比践踏百姓庄稼的李恪收敛得多。
问题出在两个人身上,一个是李祐的舅舅阴弘智,一个是他的长史权万纪。
提到阴弘智,就必须先交代一下他的父亲阴世师。阴世师是隋朝的长安留守,李渊晋阳起兵时,就是他杀害了李渊的第五子李智云,并掘了李家的祖坟。因此李渊攻克长安后,就杀了阴世师,并将其家眷罚入宫中为奴。
后来李世民看中了阴世师的女儿,纳其为妃,阴家咸鱼翻身,阴弘智成了京城新贵。为了更上一层楼,这家伙怂恿外甥:你兄弟太多,将来要想长盛不衰就得有武士相助。本来就喜欢舞刀弄剑的李祐正中下怀,于是不断招募侠客剑士。
从史料记载来看,李祐虽然聚集了不少武士,但除了打猎并未有出格举动,但却引起了长史权万纪的不满。
权万纪当过御史,以刚猛直谏著称,曾经匡正过李恪,深得李世民信任。权万纪见李祐围着一群武士,整天刀光剑影,担心他生出异心,于是不断劝谏和约束李祐,并时不时向李世民打打小报告。
李世民一听说儿子不学好,顿时火就大了,一次次写信臭骂李祐,结果导致李祐对权万纪愈加仇恨。后来权万纪做了三件极端的事,导致李祐铤而走险:限制李祐出城、释放李祐的所有鹰犬、赶走李祐的亲信。
被怒火烧得失去理智的李祐,竟然暗杀权万纪,事情泄露后被权万纪举报。李世民大吃一惊,派刑部尚书前往齐州调查,并令李祐和权万纪一起入京。这份诏书压垮了李祐,他一怒之下杀了权万纪,并招募兵马打出了反旗。
当然,以李祐的那点本事根本成不了事,朝廷平叛大军还没到达,地方官员就生擒了李祐。李祐被解押进京后赐死,并被废为庶人,其母也被降为嫔。
2.蜀王李愔(?—667)
李愔是李世民的第6子,生母杨妃。这位杨妃就是隋炀帝的女儿,除了李愔,她还给李世民生第三子李恪。
李愔作奸犯科的事如同家常便饭,他政事不问,游猎无度,祸害百姓,且滚刀肉一般,谁劝都不好使。李世民在世时气得骂他“不如禽兽、铁石”,将他的封邑削尖了一半;高宗李治骂他“可耻”,并降了他的职务。
不过这家伙有一点很高明——宁可把自己活成混蛋也绝不碰政治,所以无论他犯了多大罪,始终可以当逍遥王爷。有意思的是,他最终还是栽在了政治上,因为哥哥李恪卷入房遗爱案件,他受牵连被流放巴州,最后死在了那里。
3.蒋王李恽(?—674)
李恽是李世民的第7子,生母王氏。李恽的为人两个字就可以概括——贪、奢!李治有一次赏赐诸王布帛,唯独给他上了两车麻:这辆车麻给蒋弟做绳子,用来穿钱。史书说,李恽大肆搜刮敛财,又竭尽豪奢,光服装器完装了400车。
李恽的结局让人想不到,他居然被一个录事参军给搞死了!这位芝麻官叫张君彻,他告李恽有谋反罪,李恽在恐惧之下自杀而亡。后来高宗李治一调查,发现张君彻就是诬告,于是斩张君彻。
我总觉得里面有文章,事件似乎很不合逻辑,你相信吗?
4.曹王李明(?—682)
李明是李世民的第14子,也是他最小的儿子,生母巢剌王妃杨氏。杨妃原本是李元吉的妻子,玄武门之变后,李元吉全家被杀,杨妃被李世民笑纳。
按《新唐书》记载,李世民对杨氏宠爱有加,曾想立她为后,被魏征阻止。不过《旧唐书》没有这个记载,甚至连杨氏是李元吉妻子的记载都没有。我觉得《旧唐书》更可信,因为这位杨氏连个封号都没有,李世民既然宠爱她,怎么会让她一直跟前夫称呼,连个名分都不给她?
后来,李世民将李明过继给李元吉为子,这恐怕就是误传的开端。
高宗末年,李明跟章怀太子李贤打得火热,因此得罪了武则天。李贤被废后,李明倒了大霉,他先被流放黔州,又被谢祐矫旨逼令自杀,他的儿孙们,成年的全部被杀,幼年的匿名逃亡民间。
第三类:青史留名之三王
以下三王的结局都很悲惨,却留下了美名,他们的悲剧也让后人看清了李唐皇室内部政治斗争的惨烈。
1.吴王李恪(619—653)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3子,生母杨妃。据《新唐书》记载,李恪从长相到性格最像李世民,也因此获得李世民的喜爱,他于武德三年,一周岁时封蜀王,益州大都督。这么小不可能履职,于是从他开始,有了“遥领”这个惯例。
贞观十二年,18岁的李恪赴任安州都督,却因为跟乳母的儿子玩游戏,踩踏百姓庄稼,遭到弹劾被罢官,且被夺封三百户。不过,从那以后,李恪痛改前非,成了好孩子。
李世民一度准备废掉李治,改立李恪为太子,却遭到了长孙无忌的激烈反对。李世民为此生气地责问长孙无忌:你不同意,难道不是因为他不是你外甥吗?
恐怕就是因为这段过节,让长孙无忌深深地嫉恨上了李恪。高宗时期,房遗爱谋反案爆发,长孙无忌兴冤狱将李恪卷进来。李恪临死前对长孙无忌发出诅咒:“假如社稷有灵,你长孙无忌会被灭族!”果然多年后应验了。
顺便说一句,南唐皇族自称,他们就是李恪的后人,但是学家认为是伪托。
2.越王李贞(627—688)
李贞是李世民的第8子,生母燕德妃。李贞在两部唐书中形象稍有不同,《新唐书》说他善骑射、涉文史、有才干;《旧唐书》在承认李贞的才华同时,又指出他听信谗言,贬抑正直之士,纵容属下侵暴百姓,是个才高德低的人。
我们都熟知西汉的“八王之乱”,其实唐朝在武则天称制时期也有个“八王之乱”。
垂拱二年,由李贞、李冲父子;李元嘉、李撰父子;李灵夔、李葛父子;李元轨、李绪父子八王为核心,秘密组织起了一个反武联盟。
垂拱四年,洛阳名堂建成,武则天诏诸王参加庆典,李元嘉敏锐地觉察到武则天想借机大肆杀戮宗室子弟,于是密信李贞立刻起兵。
不料因为通讯不畅,李冲率先发难,等李贞赶紧相应儿子的时候,李冲就已经败了。很显然,李家父子都不是擅长用兵的人,李贞居然靠道士作法保佑来抵抗官军,结果搞得人心涣散,连他的女婿都背叛了他。
举兵才20天城池就被官军攻破,李贞服毒自尽,全家人大多自杀身亡。这件事还牵连两位驸马爷,其中就包括武则天的女婿薛绍,被活活饿死于狱中。
3.纪王李慎(628—689)
李慎是李世民的第10子,生母韦贵妃韦珪。韦珪是个二婚,她初嫁隋户部尚书李子雄的儿子李珉,后来李子雄参与杨玄感之乱,李家被灭族,韦珪作为罪犯家属被没入宫中。
李世民攻破洛阳后,为了拉拢韦氏集团,将韦珪和她的堂姐妹韦氏(王世充儿媳)一起纳为妃嫔。
李慎与李贞是李世民的庶子中,名声最好的两个,被世人并称“纪越”。李贞起兵前曾经给李慎写信,邀请他一起参与,结果李慎认为不能成功,就拒绝了李贞李世民是谁的儿子,但也没有举报他。
李贞兵败后,他们二人沟通的秘密被揭开,李慎临刑前被赦免死罪,被改姓“虺”,流放巴州,死于途中。
李慎的儿子们最惨,他的七个儿子,除了长子早逝,未成年的幼子外,其余五子全都被杀害。除此之外,李慎的孙子也有多人遇害。
第四类:长孙嫡子之三王
李世民儿子虽多,但嫡子只有三个,即李承乾、李泰和李治。
1.废太子李承乾(619—645)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武德九年被立为太子,时年7岁。
李世民跟朱元璋一样,在培养太子方面可谓呕心沥血,可二人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不过人家朱标是天不假年,朱元璋是成功的;李承乾则走向堕落,李世民是失败的。
其实李承乾的天赋要远高于朱标,他同年就表现出高人一等的聪慧,可惜成年后的他耽于酒色,逐渐堕落。李承乾特别善于伪装,在李世民面前是乖宝宝,回到东宫就变脸。
纸包不住火,越玩越出格的李承乾被老师们多次抓现行,于是这些学究们纷纷告御状。李世民发现儿子居然是这个德行,爱子心切的他抓紧上发条。殊不知,李承乾在老师和父亲的双重压力下,变得越发的叛逆,乃至于走向公然对抗。
把李承乾推向不归路的还有两股势力,一股就是魏王李泰一党,他们仗着李泰受宠,早就悄然图谋扳倒太子。另一股就是李承乾的死党,包括侯君集、封师进、纥干承基等人,他们建议:咱干脆反了,把皇帝干成太上皇!
就当一群人嘀嘀咕咕时,齐王李祐谋反涉及到了纥干承基,这家伙为了立功赎罪,把李承乾卖了。于是,李承乾被废。贞观十九年,李承乾病逝于流放地巴蜀。
2.魏王李泰(620—562)
李泰是李世民的第4子,曾经被过继给李玄霸为子。李泰是李世民的儿子中最富才气的一位,也是李世民最钟爱的一位。李世民给了李泰高于太子的待遇,允许他开文学馆,自己招募学士,用四年时间编撰了一部著名的《括地志》。
李泰的文学馆人才辈出,门庭若市。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当年天策府不就是如此?李世民靠这些人才搬到了李建成,所以李泰也蠢蠢欲动了。
可叹李世民迷失于亲身的经历,居然看不透其中的危机,甚至在褚遂良、魏征等人的多次提醒下,他依然对李泰一味骄纵。
李承乾倒台后,李世民干脆准备立李泰为太子。这位同样善于伪装的王爷,撒娇地躺进父亲的怀里说:“将来我要把皇位传给弟弟,为此我可以杀掉自己的儿子!”
这种弥天大谎,居然让被爱迷昏了头的李世民相信了。好在有褚遂良点破了李泰的谎言,又尖锐地指出:李治做太子,兄弟们都能保全,李泰做太子,兄弟们的下场会很惨。
惊得一身冷汗的李世民赶紧询问李承乾,才得知当初李泰针对李承乾做了多少卑鄙的事。又赶巧李泰威胁李治被曝光,看清了李泰面目后,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立李治为太子,贬李泰为顺阳王。
高宗永徽三年,李泰病逝于封地。
3.高宗李治(628—683)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9子,一个在鹬蚌相争中得利的渔翁。其实李世民对李治很不中意,因为李治性格懦弱,一点不具备天子的霸气,生怕他守不住李唐江山。
后人大多也是这么认为,其实这是个误解,李治是被低估了帝王,也是个积善伪装的皇帝。李治在位期间有个特出的贡献——扳倒了以舅舅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士族集团。
在史料中,李治似乎是长孙无忌的傀儡,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前期李治利用长孙无忌、褚遂良和李勣等人影响,巩固自己的地位,后期他联合政治盟友武则天,对士族集团和新贵集团大开杀戒。
表面上武则天是杀害长孙无忌、房遗爱等人的罪魁祸首,其实那个一脸哭相,表面仁慈的李治才是总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