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长寿王时,因为何事惹得东亚两强北魏和刘宋都想去讨伐他

网友提问最佳回答:

长寿王(394—491),名高琏,是高句丽第二十代国王(413年至491年在位)。其父就是著名的好太王高谈德,在位时北攻夫余,南征百济,东挫倭国,西胜后燕,降服契丹。开创了高句丽的鼎盛局面,确定了其在朝鲜半岛的霸主地位。长寿王在其父打下的基础上,继续扩张。但其主要的扩张方向,已从中国辽河以西转移到朝鲜半岛。为何高句丽要转变扩张方向呢?答案是强大的北魏灭了北燕,其势力进入了辽河地区,堵死了高句丽在这一地区的扩张之路。由于北魏的强大,此后高句丽对北魏采取表面恭顺为实际防范的策略。

其实早在在长寿王之父好太王时期,高句丽与鲜卑慕容氏的后燕为争夺辽东就多次发生战争。

后燕皇帝慕容宝在位时期,公元399年,出兵对高句丽发动进攻,慕容盛亲统三万大军前去讨伐,当时,高句丽和后燕相比,后燕实力还是稍强一点。

400年,后燕再次征讨高句丽。好太王迅速反击,夺回后燕占据的很多土地。

402年,好太王对后燕发起反击,给予后燕沉重打击。404年,好太王夺取整个辽东半岛。

慕容鲜卑对于高句丽的进攻并没有听之认之。405年,后燕皇帝慕容熙渡过辽河讨伐高句丽,不料被好太王击败。次年,后燕再次打高句丽,但仍败给好太王。后燕国最终于409年灭亡,汉人将领冯跋、冯弘兄弟取代后燕建立起北燕。412年,高句丽好太王去世后,其子长寿王高琏继位。

此时,高句丽长寿王高琏,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就是同时向当时东亚两强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和南方的刘宋王朝称臣纳贡,并同时接受两国的册封。当然长寿王对这两个大国,只不过是阳奉阴违、虚与委蛇罢了。因为长寿王表面上对北魏称臣纳贡,暗地里却出兵支持北燕冯氏政权对抗北魏。当北燕于公元436年被北魏灭掉后,其皇帝冯弘逃往高句丽,逃亡之时长寿王还派数千士兵前去护送迎接。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得知后,命长寿王交出冯弘,但被其拒绝。拓拔焘大怒,打算派大军征讨高句丽,被北魏乐平王拓跋丕等劝说才作罢,因为当时北魏有更重要敌人的柔然和刘宋要去对付,拓跋焘不得已才没兴兵讨伐。

逃亡高句丽的北燕末代皇帝冯弘,在那里过的并不如意,因为一些小事,冯弘和长寿王之间矛盾渐生,引起长寿王的嫌恶。冯弘思来想去,决定南归刘宋。当时刘宋的皇帝刘义隆很愿意接收冯弘,派了王白驹和赵次兴这两位使臣前去迎接,并派出一支7000多人的军队前去护送。但长寿王并不愿意冯弘南归,就派孙漱、高仇等人杀了冯弘。这引起前去迎接的宋使王白驹、赵次兴的不满,他们率领这支7000人的大军,前去讨伐孙潄、高仇,并将孙潄生擒,另外杀了高仇等二人。高句丽长寿王以宋使赵白驹等人擅杀高句丽人为罪名,派兵将他们拘押,并派遣使节押送他们回到刘宋。这一时期与北魏激烈对峙的刘宋,原本打算与北燕和高句丽一起对付北魏,但没能成功。因为长寿王杀了冯弘,刘宋皇帝刘义隆也非常气愤,也曾想要发兵北上攻打高句丽,但碍于中间北魏阻隔,未能如愿。次年,由于长寿王想集中精力对付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和新罗,于是派人送800匹骏马献给给刘宋,双方关系才和好如初。

就这样高句丽长寿王因为种种原因,算是运气好吧,侥幸躲过了被北魏和刘宋围殴痛揍的命运。事后我在想,北魏和刘宋这对冤家,虽然平时拼的你死我活、誓不两立,但在讨伐高句丽这件事上,两国却出奇的一致,虽然最后没有成行,但今天读起来仍是趣味横生。

获赞数:800

收藏数:22

回答时间:2024-03-11 05: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