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怨种就是我?恋爱脑鼻祖王宝钏有话说

网友提问最佳回答:

薛平贵与王宝钗_薛平贵与王宝钏结局_薛平贵最后结局

民国时代西安王宝钏祠堂里的王宝钏塑像 (1934年8月5日《国剧画报》头版)

薛平贵与王宝钏结局_薛平贵最后结局_薛平贵与王宝钗

西安曲江寒窑遗址公园的古戏台,至今仍有薛平贵与王宝钏相关剧目上演

薛平贵与王宝钏结局_薛平贵与王宝钗_薛平贵最后结局

王宝钏剧目在伦敦上演的新闻和剧照 (1937年《世界画报》)

薛平贵最后结局_薛平贵与王宝钏结局_薛平贵与王宝钗

民国时代上海民益书局发行的越剧唱本《全部薛平贵》

薛平贵与王宝钗_薛平贵最后结局_薛平贵与王宝钏结局

清末同益堂京剧唱本《探窑》,唱的王宝钏独守寒窑,其母前去探望的故事

薛平贵最后结局_薛平贵与王宝钗_薛平贵与王宝钏结局

近来,网友纷纷热议:王宝钏又又又在热搜“罚站”啦!“苦守寒窑十八年”“挖野菜”等等都成为了王宝钏被称为“恋爱脑鼻祖”的有力证据,其实,这些梗源于十年前江苏卫视首播的电视剧《薛平贵与王宝钏》,演的是相府千金王宝钏爱上穷小子薛平贵,为其独守寒窑,挖野菜充饥,十八年后才与薛平贵团聚,却要与西凉公主共事一夫……不知哪位网友将这部剧里王宝钏挖野菜的片段剪了出来,人人都说王宝钏被“恋爱脑”毁了一生。

之前,我们在国学版用一篇《大唐“战神”薛仁贵:人生无数次高光,却打了大唐最大一次败仗》讲述了经常被大家跟薛平贵搞混的、历史上的薛仁贵,今天再来说说故事的女主角王宝钏。剧中王宝钏是唐朝人,唐朝历史上她和她的情郎薛平贵是真实存在的吗?如果没有,相关故事和传说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早期故事里的王宝钏跟现代版本有什么不同?如果我们追溯到故事诞生的源头,结合当时当地的社会现象来重新理解王宝钏,她苦守寒窑真的只是因为恋爱脑发作吗?

剧情VS历史

唐朝没有西凉国

薛平贵打西凉简直离谱

先来简单重温一下《薛平贵与王宝钏》剧情:王宝钏是宰相王允的三女儿,而薛平贵是唐朝第八个皇帝唐肃宗的亲儿子,本名李温。李温刚出生时,后宫内斗,母亲遇害,他被营救出宫,交给一个姓薛的义士抚养长大,改名薛平贵。王宝钏对薛平贵一见钟情,不顾父母反对,甚至不惜跟父亲断绝关系,与薛平贵去一所破窑里度日。然后薛平贵参军,在西凉国迎娶公主代战,十八年后杀回长安,与唐肃宗父子相认,并继承了皇位。最后王宝钏被封为皇后,王宝钏之母被封为太后,代战公主则成为侧妃。

以上剧情肯定跟史实相差甚远。第一,唐肃宗的儿子没有叫李温的;第二,唐肃宗的宝座由唐代宗接替,唐代宗名叫李豫,幼年即封王,长大后虽然经历过安史之乱,但一直过着锦衣玉食的富贵日子,从未流落江湖;第三,唐代宗的后妃们分别姓崔、姓张、姓独孤、姓宇文,其中没有王宝钏,也没有代战;第四,按照唐朝以及其他朝代的规矩,只有皇帝的母亲、祖母可封太后,南北朝时也有皇帝封乳母为太后的特例,但从来没有哪个皇帝将岳母封为太后,薛平贵一当皇帝就封王宝钏她妈当太后,把亲属关系搞乱套了。

更重要的是,薛平贵从军征讨西凉国,又在西凉国当驸马,唐朝可没有西凉国。西凉是什么时候的王朝呢?它是东晋十六国之一,疆域最大时包括如今甘肃、内蒙古西南和新疆的一部分。这是个短命王朝,只撑了二十多年,我国著名隐士陶渊明年轻时,西凉还没诞生;等到陶渊明去世,西凉已经灭了六年。剧情里让薛平贵打西凉,那等于让秦琼打关公,时间线错得离谱。

薛平贵与王宝钏结局_薛平贵与王宝钗_薛平贵最后结局

然而咱们也不能怪编剧,因为早在《薛平贵与王宝钏》这部剧上演之前很多很多年,相关故事就已经定型了,编剧只是在定型的故事框架里添了一些角色和冲突而已。

影视VS戏曲

王宝钏的故事早已走出国门

其最初版本或诞生于咸丰年间

这部电视剧的原型,其实是京剧唱本《红鬃烈马》。在《红鬃烈马》里,王宝钏就是相府千金,薛平贵就是唐朝皇子,王宝钏就是为薛平贵苦守寒窑十八年,薛平贵迎娶的就是西凉国公主,最后薛平贵就是当上了唐朝皇帝。唱本题目为啥叫《红鬃烈马》呢?因为薛平贵出征之前,在长安先立头功,驯服了一匹谁都驯不服的红鬃烈马。电视剧里也有薛平贵驯妖马的情节,对京剧唱本的借鉴是很全面的。电视剧在京剧基础上,增加了原本不存在的葛大、葛青和薛平贵的义妹薛琪,又让葛青和薛琪同时暗恋薛平贵,多搞出两条感情线,为的是迎合现代观众口味。

《红鬃烈马》又叫《武家坡》(部分唱本写成《五家坡》),因为王宝钏居住的寒窑位于武家坡。其实不止京剧,迄今为止演绎薛平贵和王宝钏故事的剧种,还有豫剧、秦腔、川剧、越剧、湘剧、潮剧、上党梆子等等,剧目名称五花八门,但故事架构都极相似。民国时代上海民益书局出版的一部《全部薛平贵》,那是越剧里薛平贵与王宝钏故事的完整唱本。

1934年,鲁迅为其新书《准风月谈》写后记,有这么一段文字:“不要说角色依旧,就是脸谱也并不簇新,只是换了一个新的题目,演的还是那旧的一套。如把《薛平贵西凉招亲》改题着《穆薛姻缘》之类,内容都一切依旧。”由此可见,鲁迅先生还健在的时候,戏台上就在上演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故事。

同样是1934年,西安建起一座“王宝钏祠堂”,出资人是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的母亲——当时杨虎城主政西安,担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最近这些年,该祠堂又被重修,成了“曲江寒窑遗址公园”的核心建筑。杨虎城之母为啥要给王宝钏建祠堂?因为她听过王宝钏的故事。这老太太为什么听过王宝钏故事呢?因为相关剧目很火,当时已经火遍全国,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

我还查到1937年的一份《世界画报》,刊登着一则消息:《王宝钏在海外上演的前后》。据该消息说,英国某爵士希望引进中国戏剧,从大量剧目中挑了一年多,最终选中“王宝钏”,使其在伦敦剧院上演。这说明王宝钏的故事在民国时代已经走出国门。

那么,王宝钏故事是从民国时代诞生的吗?绝对不是,还要比民国早得多。网上有种说法,说慈禧太后爱看戏,认为唐朝名将薛仁贵与妻子柳迎春的故事(待会儿再讲这个故事)不太过瘾,便下一道懿旨,让演员改编,于是薛仁贵被改成薛平贵,柳迎春被改成王宝钏,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故事自此诞生。

这个传说是靠不住的,因为早在咸丰八年(1858年),清代出版商就刊刻过一部《绣像薛平贵龙凤金钗传》,书中男主角即薛平贵,女主角即王宝钏,只是故事年代被放在宋朝宋仁宗时期:宋仁宗的侧妃生下儿子,险些被正宫娘娘害死,只到将此子送出皇宫,改名薛穷(字瑞华,号平贵)。薛穷成年,沦为乞丐,与相府王三小姐相识相爱,并在王三小姐帮助下与宋仁宗相认,最后得以继承皇位。

目前所见文献当中,咸丰八年这部《绣像薛平贵龙凤金钗传》算是最早的“薛平贵与王宝钏”故事版本,当时慈禧并非皇后,更没有当上太后,所以“慈禧改戏”的说法并不成立。

薛平贵VS薛仁贵

傻傻分不清楚?

都是古代版的网络爽文

接着说民国时代。1946年,汉口市(今属武汉)选举参议员,选举者每人一张小纸片,填写自己认可的议员姓名。后来唱票,竟然有人填了两个戏曲人物薛平贵与王宝钏结局,一个是王宝钏,另一个是薛仁贵。

薛平贵最后结局_薛平贵与王宝钏结局_薛平贵与王宝钗

王宝钏向来跟薛平贵是一对,怎么又多出来个薛仁贵呢?因为在传统戏曲中,薛仁贵和薛平贵的故事实在太像,很容易让人搞混。

薛仁贵是谁?他在《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里都有传记,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按这几部史书记载,薛仁贵本名薛礼,字仁贵,出身贫贱,务农为业,娶妻柳氏,婚后从军,跟随唐太宗李世民攻打高丽,军功卓著,从小兵一路升为都督。

至少从元朝开始,薛仁贵的事迹就被编成戏曲。元杂剧里有《薛仁贵衣锦还乡》一出戏,戏中薛仁贵在从军前并未娶妻,东征高丽回来,娶了大臣徐懋功的女儿。到明朝时,又有话本《薛仁贵跨海征东白袍记》问世,薛仁贵的官位变得更高了,娶的媳妇也从一个变成两个——先娶富家小姐柳氏,征高丽后被封天下兵马大元帅,后娶公主,当上了驸马爷。到清朝后期,薛仁贵在评书里更加了不起:梦中得神功,仙人传兵法,拥有九牛二虎之力,先娶富家女柳迎春(某些版本改为“柳银环”),后娶富家女樊金定(某些版本改为“樊金花”),最后得封“平辽王”,与唐太宗称兄道弟。

很明显,从元朝到清朝,薛仁贵的故事不断改变薛平贵与王宝钏结局,主角的光环不断增加。为啥要这样改呢?因为看戏和听评书的大多是底层百姓,主角从穷到阔的经历能让他们把自己代入进去,做一场美好的白日梦。主角得到的官位越高,娶到的媳妇越多,他们的白日梦就越过瘾。

然而文艺工作者们还想让受众更过瘾,干脆另起炉灶,再编一出戏,把薛仁贵改成薛平贵,把薛仁贵打辽东改成薛平贵打西凉。薛仁贵娶到俩媳妇,薛平贵继承这个数目,但媳妇的地位更高了,一个是宰相千金,一个是西凉公主。薛仁贵当上了王爷,仅次于皇帝,薛平贵则把皇帝取而代之。薛仁贵前半生受气不少,先给人打工,再被岳父歧视,从军后又被上司欺压,最后做高官,娶双美,剧情张力不小;薛平贵则从乞丐做起,不仅被岳父歧视,还被岳父追杀,从军后又被上司追杀,最后当皇帝,娶双美,剧情张力更大。

戏曲研究者齐如山先生写过一篇《从谈到编剧》,将薛平贵诞生记梳理得很清晰,容我摘抄一段:“薛仁贵虽穷,不过只是与人家佣工,薛平贵则穷为乞丐。薛仁贵娶的不过是乡村富户之女,薛平贵娶的则是宰相之女……薛仁贵之岳父虽嫌贫爱富,但把女婿二人赶出门去就完了;王允把女婿赶出去,还想谋害他……薛仁贵立功之后,在南北曲中加封为兵马大元帅,梆子皮黄中则封为平辽王,自是很阔;而薛平贵乃当了皇帝,更阔,真算阔到极点了。如此编法,则编者才满意,而观众也就更满意了。”

我觉得,如果拿网络小说来类比的话,自古流传的薛仁贵故事就是典型的网络爽文,而由薛仁贵改编而成的薛平贵故事则是更爽的网络爽文。网络爽文的叙事诀窍是什么?就是先让主角悲催到极致,再让他阔到极致。如今男生爱看“乞丐流”和“赘婿流”的网络爽文,女生爱看“霸道总裁爱上我”之类的网络爽文。回头再看薛平贵故事,他当乞丐时被鄙视,入赘相府被谋杀,最后咸鱼翻身当皇帝,而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最后与情郎团聚,还成了皇后,简直就是将“乞丐流”“赘婿流”和“霸道总裁爱上我”这三大流派合为一体,堪称古代版的网络爽文。

今人VS古人

审美差异

王宝钏不讨喜是有原因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偏好,把古代版的网络爽文送给现代人看,现代人未必喜欢,尤其是现代年轻人。

“王宝钏挖野菜”这个梗火起来以后,好多年轻人重看《薛平贵与王宝钏》这部剧,然后气愤愤地去豆瓣留言,几乎一边倒给负评。有人说十年前看这部剧的经历是“童年阴影”,有人骂薛平贵是“贱男”“渣男”,有人替王宝钏感到不值,说她“蠢得没下限”,有人甚至想“给编剧寄刀片”,但也有人说:“我外婆每天都在追这部剧,我妈也爱看。”

你看,这一代年轻人跟上一代的审美标准是有差别的。老实讲,我母亲也追过这部剧,狂喜欢,不止一次为王宝钏落泪,并认为最后薛平贵同娶王宝钏和代战公主,算是很幸福的大团圆结局。

那么,古人怎样评价这部戏呢?清末小说家刘鹗续写《老残游记》,第四回有段情节,某寺庙里一个尼姑想还俗,看中一位香客,可惜对方不太有钱,她便自己安慰自己道:“我瞧那戏上王三姐,抛绣球打着了薛平贵,是个讨饭的,她舍掉了相府小姐不做,去跟那薛平贵,落后做了西凉国王,何等荣耀!”这位尼姑当然是女生,她说的王三姐就是王宝钏,王宝钏虽说嫁给讨饭的薛平贵,但薛平贵最终荣登大宝,王宝钏得以享尽荣华,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小说情节可能还不足为信,再看看清末学者杨煦《长安杂志》的记载:“有女江妙香者,慕王宝钏甘贫守一之节,觅画师作其小像,朝夕礼拜甚虔。”说是清末西安有一个名叫江妙香的女生,敬仰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的“光荣事迹”,请人画了一张王宝钏的肖像,每天早晚很虔诚地对画像行礼。

从晚清到民国,京剧界有“薛八出”和“王八出”之说,指的是薛平贵故事被编成八出戏,王宝钏故事也被编成八出戏,两种改编分别照顾到了男观众和女观众的不同偏好,但王宝钏苦守寒窑的故事从未更改,当时的女观众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过去女性地位很低,又深受封建礼教之毒,不仅不替王宝钏抱屈,还觉得她的自甘清贫和从一而终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另外在当时底层女性看来,即使两女共嫁一夫,那也算不得悲剧,只要能过上富贵日子就行。放在今天,这种迂腐守旧的观念不可能被人接受,至少不会被女生接受。

道德标准在革新,国人观念在进化,这是好事。十年前那部电视剧在今天为啥受到恶评?就是因为国人观念进化了,而剧情里仍然守住腐朽的旧观念不放,自然会被恶评。

文并供图/李开周

获赞数:974

收藏数:77

回答时间:2024-03-11 12: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