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的两部分分别是(国宝炼成记 4《富春山居图》之二)

网友提问最佳回答:

我在上篇故事里,介绍了《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的青少年时代,这篇故事,继续讲述黄公望的中年和晚年的故事。

中年家道中落,生活无着。有幸重启仕途,却又因此坐牢。

就这么玩了十几年,期间母亲和养父都离世了,只会花钱不会挣钱的黄公望不出意外的跟很多纨绔子弟一样,家道中落,坐吃山空了。

玩,是需要银子的,家里老婆孩子的生活也需要银子。虽然道术小有成就,可点石成金毕竟只是传说。卖画为生?咱哪能干那个吗!(其实是那时画得还不咋地呀)。正在走投无路之时,巧不巧的,此时已是朝廷大员的旧友张闾向黄公望递来了橄榄枝。

公元1311年,就任江浙一把手的张闾邀请时年42岁的老相识黄公望做其的书吏。一年后,黄公望随张闾返京,成为大都御史台的一名掾吏(辅助官员)。这是黄公望唯一 一次离开江南、成为元朝最高的权力中心,大都的一名正式在编的官员,虽然职务清苦,但生活也算是有着落了。

元大都复原图,蓝瓦白墙,气势恢宏

但造化弄人,仅仅过了4年,就又出事了!

据《元史》载,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朝廷派张闾“经理江南田粮”,他到江南后“贪刻用事,富民黠吏,并缘为奸”,搞得“人不聊生,盗贼并起”,并且“以括田逼死九人”。

于是在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九月,为平息民愤(其实就是张闾此时在宫中的靠山倒了,政敌借此机会制造事端而已),皇帝老儿将张闾抓起来扔监狱里了。

这张闾对自己可有知遇之恩呐,况且这“经理田粮”相当于一次土地改革,利益触犯极广,不使点手段能成嘛!这倒好,出了事了,就拿恩人当替罪羊呀,这可不行!

因此,在御史台任职的黄公望便又义薄云天啦,利用职务之便,不识时务的为张闾积极辩护。可权利斗争是残酷的,别人都避之不及呢,您一个小小的检察官还往上冲,要命的是你们之间还是举荐关系!

元代的监察机构办公场景复原

结果可想而知,得嘞,您也一起进号子里反思去吧!

剑走偏锋,回归自我的人生下半场。不问世事,随心所欲,直至终了。

公元1321年,黄公望出狱了。虽然此时“通达儒术”的元仁宗重新开科取士,故友杨载也积极推荐他到松江知府汪从善处谋个差事。但在暗无天日的号子里,整整熬了6年的黄公望是真的憋坏了,也想明白了,这当官无趣不说,还TMD风险极大,人生过半,索性放飞自我吧。于是拒绝了朋友的好意,开始了云游天下,悉心学画、研道的后半生。

有一说黄公望出狱后就加入了全真教,对此我倒有不同的看法。

全真教祖庭--重阳宫,又名重阳万寿宫

我认为黄公望其实很早就加入了全真教,因为他20多岁就结识了很多有名的道友,并且从入教时直接拜师金月岩为师,与教内金月岩、莫月鼎、冷启敬、张三丰等交往素厚、互为师友,公开身份后还直接就掌管了万寿宫,提点开元宫,说明其在教内身份早已极高。

张三丰画像

由于黄公望对全真教的教义、教制和修炼方法都十分熟悉,还曾在苏杭设“三教堂”授徒传教。更现实的是,从此银子是不缺了,可以无忧无虑的玩了。

因此,虽然史书记载对其入道的时间语焉不详,只是笼统的说他出狱后加入全真教,但我个人还是倾向于他其实很早就加入全真教了,只是因为他前半生还是玩心未泯,也不缺钱,因此才对于教内之事三心二意、没有公开身份罢了。

而且元朝的时候,当道士有个好处,就是免服差役、免交赋税。所以选择这个时候公开道士的身份,也给黄公望后半生修道和从事绘画创作(其实还是玩)提供了很大的自由空间。

如诗如画的富春江

好啦,不管怎么说,至此,黄公望算是彻底放弃了为官的想法,可以全身心地寄情于山水和钻研道术了。

已 “知天命”的黄公望,又回到了江南他熟悉的的家乡,常熟虞山西麓的小山村。回到家乡的黄公望,潜心体会绘画技巧,且反复临摹名家作品,其绘画功力日渐精深,渐渐名声大振。他的老朋友危素还把自己从不示人的家藏宋纸二十方赠与黄公望,美其名曰:只有黄公望才配使用这珍贵的宋纸,所求不过是换取黄公望几幅亲笔之作而已。由于索画之人甚多,黄公望也终于有了稳定的收入。

有钱了,一颗本就不安分的心又开始躁动了。有道是怎一个玩心了得!

1329年春,黄公望不顾年已60的身板,毅然辞别妻儿和家乡故友,与好友倪瓒相约,又开始了一波游山玩水的征程(其实也还是家乡周边,足迹再未涉足北方)。

在此期间,他还与师傅金月岩合编了《抱一子三峰老人丹诀》、《抱一函三秘诀》、《纸舟先生全真直指》等内丹书籍,后被收入《正统道藏》,留存至今。

他黄公望与师傅金月岩合编的《抱一函三秘诀》

这几本书的内容非常深奥,既强调明心见性,又详述“金液还丹”的修炼方法,可见黄公望很早就已经是个得道之士了,也为其后来的长寿打下了基础。

云游嘛,就少不了银子,而此时的黄公望不论在书画界还是道家都已名声在外,靠着书画润笔就收入颇丰。同时,玩心未泯的他,还时不时的摆摊算卦(看来除了研习道法,他还懂“周易”呀,其实,对于已经看破红尘的他,替人算命,不过是另一种戏虐人生的游戏)找乐子的同时也补充了盘缠。

这一玩,又是将近20年,也是黄公望绘画功力日益精进的20年,期间佳品不断。

其中于吴兴浦仙的松声楼,作《溪山欲雨图》、为全真教师弟郑樗[chū]作《云溪松屋》,“浅设色,画松壑云岭,山有精舍”。

这位郑樗,字无用,人称“无用师”。大名鼎鼎的《富春山居图》后半部分,即用其字命名,曰“无用师卷”。

为倪瓒作的《江山览胜图卷》,黄公望认为这是他的“平生得意之作”,并在图上自题款识云:“余平生嗜懒成痴,寄兴于山水,然得画家三昧,为游戏而已。今为好事者征画甚拨迫,此债偿之不胜为累也……”

直到公元1347年,78岁的黄公望在师弟郑樗的陪伴下开始游历于富春江一带。

郑樗在元末明初画家盛著作品《沧浪独钓图》中的题诗

黄公望和师弟来到富春江畔,只见江水清澈见底,江面渔人唱晚。此景深深的迷住了他,而且富春江一带也有很多道观,生活居住便捷,于是就决定留在这不走了。

至此,黄公望还是如此的普通,普通到除了故友和全真教友,世间没有几人知道他,注意他,除了几本丹书和赠友的画作。以年已78岁的高龄现实来看,黄公望大概率的会在此终了平淡无奇的一生了。

但恰恰因为这一留,却为后世留下了一幅中国文化界的旷世瑰宝《富春山居图》,也使黄公望本人身后得以名垂青史!

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十月二十五日,黄公望在完成《富春山居图》四年后,于杭州筲箕泉故居离世,结束了他平淡无奇的一生。而荣耀,注定身后由其伟大的画作《富春山居图》予以实现。

杭州筲箕泉

也许是上天的公平,也许是黄公望深得道家养生的要义,总之,在那个年代,能以享年八十六岁平安离世,其实才是他最大的收获。

神奇之处恰恰在于,即使肉体不存于世了,但他对“玩”的理解,如魂灵般依附于那幅为他身后带来无上荣耀的《富春山居图》,而得以继续存于世间。

以现代人的观点看,客观来讲,这黄老爷子的一生是碌碌无为的,也是没啥追求的,一生只痴迷于四处游历交友,虽然学画和悟道是认真的,却成就寥寥。不出意外的话,他也会像亿万众生一样,终将寂寂无名,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没有人会知道,历史上还有过这样顽主的存在。

可就是这么一位貌似寂寂无名之辈,却凭暮年无意中随意而就的一幅,号称“画中之兰亭”的历史巨作《富春山居图》而在身后名垂青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留下了极其璀璨的一笔!

这也说明,即使是玩,只要好之极深,潜心探索,也终究会有机会为世人所认可。

常熟虞山南麓黄公望墓

附:扩展资料

却道是造化弄人,虽然黄公望本人做官三心二意,但其后代却代父完成了为官的心愿。

黄公望与夫人叶氏所生的次子黄德宏,授浙江总管;

黄公望嫡孙黄荣(黄德宏的长子),因追随朱元璋打天下有功,后被敕封为昭勇将军,子孙世袭绍兴卫指挥使。

写到这里我也不禁心中感慨,生命之中得遇一位好女人是多么的重要!

黄公望的母亲是这样的好女人,虽早年丧夫,但依然含辛茹苦的供儿子念书,得以后来的博学多才、玩出了名堂。

黄公望的妻子是这样的好女人,虽然老公生性好玩,标准“败家子”一枚,但依然教子有方,使后代得以为官耀祖!

我会持续推出“国宝炼成记”故事系列,让我们一起去探究那些隐藏在国宝背后的,或好玩、或传奇的故事吧。喜欢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收藏、转发。

对我们的国宝多一些了解,也是在孩子、朋友面前嘚瑟的资本不是。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还烦请顺手关注点赞 评论吧,谢谢!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获赞数:713

收藏数:79

回答时间:2024-03-12 02: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