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小程序游戏《羊了个羊》爆火,这款游戏是一个形式比较新颖的“三消”游戏,玩家只需要在各种样式的卡片里点击3个一样的卡片即可将其清除,只要没有连起来的不同卡片没占满槽位,玩家把屏幕中的所有卡片消除即为完成一关。
不过,这个游戏看起来很简单,但从第二关开始难度陡然上升,进程过半以后大多数人会发现能够3连消除的卡片越来越少,这很可能和前期没有妥善规划消除有很大关系。在很多网友吐槽第二关太难的同时,也挑起了更多人的挑战欲,让该游戏的开发商通过流量就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当我在玩《羊了个羊》时,却产生了一种熟悉的感觉,这样的游戏总觉得在小时候玩过的一堆游戏中见过。通过仔细回忆,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古典风《羊了个羊》,同样是方块消除、同样是以清完屏幕中的方块为目标,这个便是一个超级冷门的益智游戏系列——《上海》。
虽然没有明确证据,但是《羊了个羊》和这个游戏系列在观感上确实有着不少的相似之处。
麻将消消乐1989年,日本的街机厅里出现了一个和当时的主流游戏类型完全不沾边的益智游戏,这款游戏是由SUNSOFT开发的《上海II》。游戏标题的背景就是一片大红色,“上海”两个字写得极为大气,就当大家都以为这是一款中国背景的动作冒险大作而投入了游戏币后,一进游戏才大喊被骗。
其实,《上海II》是一款不折不扣的消除益智游戏。游戏的每一关将一套麻将牌按照不同的形状摆放在桌面上,玩家找到表面上一样的麻将牌点击后即可将两张牌消除,如果桌面被清空即可过关。不过,两张一样的牌并非可以随便消除,首先,玩家只能点选消除在表面的麻将牌,而且不能点选嵌在横行中间的牌。同时,游戏的每一关都有时间限制,总体还是很有挑战性的,和现今的连连看游戏以轻松舒爽为主的体验完全不一样。
而且比较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上海II》这款游戏因为游戏机制本身的原因会出现麻将牌不会被完全消除,也就是“卡关”的状态。出现这种情况时游戏会弹出提示称本局已经无法进行下去而Game Over。不过,由于麻将牌是电脑随机排列的,所以不能排除电脑在排列麻将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无法过关的隐患,让人哭笑不得。
虽然当时街机厅的主流是各种格斗和动作游戏,不过《上海II》在这里还是受到了部分玩家的欢迎。《上海II》作为益智游戏节奏较慢,比较适合当时光顾的街机厅新手和女性玩家,所以还是受到了比较积极的反响。
百花齐放的“上海like”不过,SUNSOFT的街机版《上海II》只是这个游戏系列的冰山一角,实际上《上海》作为一个游戏的名字早已在日本成为一种游戏类型。今后但凡有开发商做了一款类似的麻将消除游戏,基本都以“上海”或者中国其他地名命名。
其中,在世嘉MD游戏机上就至少有2款“上海like”游戏。1992年,SUNSOFT在MD和SFC平台推出了游戏《上海2:龙之眼》,算是街机版《上海》的正统续作。本作的基本玩法不变,但是消除效果比一代更加多样,每一关的游戏背景也加入了苏州园林、长城等中国古典景观,由于是家用机游戏,该作也取消了时间限制,加上游戏本身的禅意,为玩家带来了特别的感受。该作被动视引入到欧美地区时,名字改成了《超级上海:龙之眼》。
MD平台的另一款为《上海III》,相较《上海2:龙之眼》粗糙了不少,且麻将牌被换成了西洋风的画牌。这两款游戏都被收录进了当年的新天利游戏VCD的游戏光盘中,所以有不少人玩过。
此外,一些日本游戏开发商还巧立名目开发了许多“上海like”游戏,比如SUNSOFT本身就在这一玩法的基础上开发了许多衍生作品,有的加入了3D视觉,但内核依然换汤不换药。
街机游戏《上海:万里长城》
而某个开发商山寨了一个类“上海”游戏,取名为《四川省》,除了保留麻将消除的基本玩法以外,每一关过后还加入了一些好看的小姐姐写真打擦边球。不过,游戏本身的中国元素除了标题几乎可以说没有,连小姐姐都是清一色的日本妹子,属于是强蹭热度了。
街机游戏《四川省》的宣传资料
背后的励志故事以上主要提到的是SUNSOFT开发的《上海II》,那该作的初代又是啥时候开发出来的呢,这里就要介绍一下“上海like”游戏的起源了。
于1986年发售的初代《上海》
1981年,一个名叫Brodie Lockard的斯坦福大学学生在PLATO计算机平台上开发了一款麻将接龙游戏《麻将》,这款游戏由他一个人制作。值得一提的是,Lockard主修英语,同时又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并未攻读计算机系,但在1979年,Lockard在一次训练中因为不慎撞到头颈近乎全身瘫痪。在此期间,Lockard开始仔细思考了人生,并决定通过学习计算机编程来开启新的人生。
《麻将》就是他自学编程后的第一个作品,其中的各种图像都是他用嘴叼着木棍画出来的。后来,美国动视的游戏制作人Brad Fregger偶然了解到了《麻将》这款游戏以及Lockard动人的人生经历,深受感动的他联系到了Lockard,经历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86年,动视不仅和Lockard改进了这款游戏,并将其改名为《上海》将其投放市场,登陆了当时的主流个人电脑平台。最终全平台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份,是当之无愧的现象级作品。
当然,根据当事人的回忆,之所以把游戏命名为《上海》其实就是硬蹭一些热度,在动视的包装下,这样的麻将消除游戏成为了我国近代上海地区的“传统棋牌游戏”,至于到底是不是,相信上海人本身才有发言权了。后来,SUNSOFT买下了系列版权,开发了相关的续作。
《上海》还被移植到了Windows 3 ,但被改名为《台北》
尽管《上海》系列在如今早已被绝大多数玩家遗忘,但它对后来的消除益智游戏带来的启发是不可磨灭的,如今的不少消除益智游戏背后,依然都能看到当年《上海》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