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由元代画家黄公望在七十二岁时为无用师和尚所绘,耗时长达七年。画面取材于浙江富春江,用墨淡雅,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变化。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他临死前曾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被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三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充满传奇色彩。2011年6月,浙江《剩山图》将到台湾合璧展出,这是两岸文坛一大盛事。
富春山居图 无用师卷
富春山居图卷 剩山图
富春山居图卷 合璧后境景
以下为局部(图后有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故事传说)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是我国元代大画家,他创作的《富春山居图》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名作。六百多年来,黄公望的名字及其《富春山居图》与美丽的富春山水交相辉映,蜚声中中外。黄公望一生经历坎坷。南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他出生在江苏常熟一户陆姓家庭,取名陆坚,不幸父母早逝,家贫无依,到七八岁时,过继浙江永嘉籍黄姓老人为子,于是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他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兴趣广泛,青年时期又博览群书,是一个文章、诗词、书画、音乐样样精通的才子。黄公望十一岁时,南宋王朝覆灭,他成元朝的子民,以弓马定天下的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汉人处于被妈役的地位,因些,尽管黄公望少怀大志,满腹经纶,但英雄无用武之地,直到中年时期,他才受人举荐做过办理文案的小官,但由于正直敢言,触犯了某些权豪,后来又受到一桩官司的牵连,被诬坐牢。出狱后,他已年届半百,便采取了不与元朝统统治者合作的态度,改号“一峰”、自称“大痴”,从此不问政事,学道卖卜,书画交游,过着浪迹江湖的生活。
据记载,黄公望三十一岁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出狱后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由于他热爱自然,有较全面的文化修养,早期又在临摹众多的古代名家作品中练就了深厚的功力,胸中积累博大精深,使之一起步便显示了艺术上的高格调。他以北宋大画家董源的画法为基础,吸取其他名家的长处,融合在师法造化中获取的营养,逐渐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面貌。他的山水画大致有两种风格:一作浅绛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作水墨,皴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充分体现出“寄兴于画”的思想和“浑厚华滋”的笔墨效果。黄公望与同时代的王蒙、倪瓒、吴镇交往密切,诗画互赠,切磋探讨,常以合作山水画为乐。他们不但都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绘画风格,并致力于意境章法及诗文与绘画的有机结合,共同把中国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天地,因此获得 “元季四大家”的殊荣。而黄公望尤以卓越的成就兀立顶峰,对后世画坛产生巨大影响,被推为“元四家之首”。
黄公望与富阳有着不解之缘。他遍游名山大川,却独钟情于富春山水,晚年结庐定居富春江畔的筲箕泉(今富阳市东郊黄公望森林公园内),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最辉煌的时期,留下了一大批杰作。从此,黄公望的名字与美丽的富春江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富春江是造就他成为一代大师的摇篮,而他也为美丽的富春江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这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他晚年那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千丘万卷,壑,越出越奇,重峦迭嶂,越深越妙,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展开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正是“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这幅山水画长卷的布局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空间显得极其自然,使人感到真实和亲切,笔墨技法包容前贤各家之长,又自有创造,并以淡淡的赭色作赋彩,这就是黄公望首创的“浅绛法”。整幅画简洁明快,虚实相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集中显示出黄公望的艺术特色和心灵境界,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时至今日,当人们从杭州逆钱塘江而入富阳,满目青山秀水,景色如画,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富春山居图》与两岸景致在形质气度上的神合,从心底里赞叹作者认识生活,把握对象的神髓,进而提炼、概括为艺术形象的巨大本领。
元代以来,历代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乃至封建帝皇权贵都对《富春山居图》推崇备至,并以能亲眼目睹这件真迹为荣幸,使得这卷宝图既备受赞颂,也历尽沧桑。在辗转流传过程中,曾引发出乾隆年间有趣的“富春疑案”,弄得弘历皇帝神魂颠倒,误判真伪;也曾因收藏家的酷爱而遭焚烧毁容之灾。如今,它的前段珍藏于浙江博物馆,后段藏于台湾。海内外炎黄子孙无不翘首企盼着祖国的统一,盼望宝图早日珠联璧合。 (注:关于黄公望里籍,一作浙江富阳人;一作衢州人;还有作徽州人的。几说并存。本文根据目前学术界倾向性说法。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