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蓝藻(无锡太湖蓝藻事件是怎么发生的?)

网友提问最佳回答:

大家好,最近很多小伙伴想了解太湖蓝藻的相关信息,给大家科普专门整理了与太湖蓝藻相关的一些内容,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太湖蓝藻(无锡太湖蓝藻事件是怎么发生的?)

本文目录一览:

太湖蓝藻是什么东西

太湖蓝藻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藻类原核生物,常于夏季大量繁殖,腐败死亡后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太湖广阔湖区周边的凹槽水湾,水体流动性差且富营养化,为蓝藻多发地带。

太湖蓝藻(无锡太湖蓝藻事件是怎么发生的?)

无锡太湖蓝藻事件是怎么发生的?

2007年夏天,中国的五湖之一——太湖,发生了严重的蓝藻水污染事件。无锡太湖局部水域在5月29日暴发蓝藻引发无锡城市水危机之后,太湖梅梁湾西部水域,再一次出现蓝藻聚集的现象。

蓝藻

蓝藻又称蓝绿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常见的种类有色球藻、念珠藻、地木耳、发藻等。蓝藻无真正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蓝藻细胞内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并放出氧气,放氧是蓝藻与光合细菌的主要不同之处。其含有胡萝卜素、叶黄素、大量的藻蓝素及藻红素等,所以多数蓝藻呈蓝绿色,有的呈红色或黄褐色。蓝藻生命力极强,可生活在淡水、海水、潮湿的岩石、土壤,甚至树干上;而且在极热、极冷或非常干燥的气候环境中均能生存。有些蓝藻是名贵食品(如发菜),有的蓝藻死后沉积海底形成藻礁,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固氮蓝藻能提高土壤肥力。蓝藻有时也造成危害,在湖水遭到严重有机污染,氮、磷含量超标呈重富营养化状态下,再遇上适宜的温度(气温在18℃左右)等条件,蓝藻就可能爆发疯长。蓝藻其实呈绿颜色,大量浮藻覆盖在水面上像一层粘糊糊的“绿油漆”,专家们为它取了个靓丽的名称——蓝藻水华。水华爆发时,水中的溶解氧被蓝藻大量消耗,鱼类等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水体不仅变了颜色,还有臭味。长期如此,湖泊失去了功能,成为死湖。

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无锡水污染事件并不是孤立的事件。近年来我国水污染事件出现频发的态势。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显示,自2005年底松花江事件以来,我国共发生140多起水污染事故,平均每两三天便发生一起与水有关的污染事故。

据资料显示,这些年来,数以千计的污染企业在太湖沿岸聚集。尽管太湖治理一直没有停歇,但治理的速度终究赶不上污染的速度。这些污染企业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只顾追逐企业自身利益,严重破坏了周边的自然环境。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蓝藻的暴发性繁殖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后果。水体富营养化分为天然富营养化与人为富营养化。

目前出现的蓝藻暴发主要原因是人为富营养化造成的。

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大量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适当处理便排入水体,使水体中氨氮、磷以及有机污染物等耗氧物质浓度的升高,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

蓝藻大量死亡发酵发臭形成污水团,突然侵入贡湖水源地取水口,这是造成自来水水质突变异常的直接原因。专家组经对水源地水质突变进行详尽的调查分析,一致认为:在今年特定的风向和水力条件下,太湖暴发的大量蓝藻聚积于贡湖北岸芦苇丛及附近水域,因气温、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蓝藻死亡并沉入水底,在蓝藻腐败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严重污染,发黑发臭,形成较大面积的污水团(约3平方公里),突然侵入贡湖水源地取水口并造成了水质突变。

此外,无锡太湖湖面处在太湖西北部,整体上是一个呈半封闭状的湖湾,湖面三面被陆地包围,水体的流动性较差。由于太湖流域常年以东南风居多,整个太湖水污染往往随风漂向无锡水域并集聚不散,导致太湖无锡水域的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水质不断恶化,成为这次太湖蓝藻暴发和水质突发异变的一个地理因素。

以上太湖蓝藻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获赞数:998

收藏数:32

回答时间:2024-02-28 06:08:48